融媒体记者:张超 徐唐杰 通讯员:翟岩
近期,由武汉市水务局实施,武汉碧水集团为政府出资方代表,中建三局为牵头社会资本方投资建设的武汉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PPP项目投入使用,工程重点子项铁路桥地下净化水厂正式进入运营。
165条江河、166处湖泊、600余处桥及隧道,武汉优于水又忧于水。黄孝河、机场河作为汉口主城区仅有的2条行洪通道,同时汇集着沿线的生活污水,排水系统错综复杂,一个多世纪以来,从“黄金水道”到“龙须沟”,再到半明半暗的“排水渠”,他们既哺育了城市,又因丧失自净能力成为城市之痛。
为从根源上解决黑臭问题,2018年,武汉市启动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PPP项目,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铁路桥地下净化水厂就建设在黄孝河暗涵及明渠交界处岸边。
记者在铁路桥地上公园看到,这里已完全面向市民开放,清晨和夜晚不少周边居民都在绿道上休闲散步。公园地下,便是昼夜不停净化“城市血管”的华中地区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全地下城市污水处理厂——铁路桥地下净化水厂。
水厂为全地下式双层结构,地下二层为水处理池体,地下一层为操作层,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标准足球场,设计污水日处理规模为10万吨。
“一道闸门将黄孝河暗涵与明渠隔开,由水务局调度。水厂通过吸纳来自暗涵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地表准Ⅳ类,满足景观回用水要求,就近作为黄孝河明渠的生态补水水源。”项目公司负责人张诗雄告诉记者。
行走在地下操作一层,记者俨然感受不到这座巨大水厂正在大规模吸纳处理来自周边的污水,只能听到机器运转的声音。
张诗雄介绍,水厂地处汉口闹市区,环境复杂,在建设期采用复合式用地理念,先后克服了用地紧张、空间狭窄、深基坑等困难,在化解城市高密度建成区“邻避效应”难题方面具有可推广价值。
“我们将地下污水厂的地面还原为服务大众的街头游园,兼顾了地下污水厂的正常运行和市民游玩的安全性。此外,综合管理楼为覆土建筑,引入敞开式天井设计,与地上公园景观相呼应,实现了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张诗雄说。
进入运营阶段,水厂还设计研发了华中地区首个城市级流域治理体系下的智慧管控平台,实现日常运维管理智能化、专业化。项目公司运营工程师李进介绍,该平台利用BIM模型三维体验、视觉化管理、信息集成交互的优势,同步在厂区配备100余个监控摄像头,实现了设备全方位管理、移动化作业、事故风险快速应对、科学化决策、提质增效等建设目标。
同时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水厂配置了智能精确曝气、精确除磷加药两大控制系统,改变了以往污水处理厂人工曝气、加药现状,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及运营电耗,延长了设备设施使用寿命。
李进介绍说:“项目采用的国际先进MBR膜处理工艺,过滤孔径仅为0.1μm,相当于头发丝的千分之一,我们把原先没有任何自净能力的黄孝河水体变得更加具有活性,实现持续达标排放。”
城水相依,人水和谐。铁路桥地下净化水厂宛如一片“吸浊扬清”的铁肺,隐藏于闹市,源源不断为城市排水管网的“毛细血管”注入绿色动力,让武汉焕发新颜。